線上線下購物愈發一體化,但是仍有不少大大小小問題存在于傳統超市開發的自營電商上,影響消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建電商出錢出力,且并不是傳統零售強項,此前大力發展的高鑫零售、步步高等傳統零售商都已于今年初放棄此路轉而依托第三方平臺。不過,也仍有零售商并未放棄還在前赴后繼開發自營電商。在第三方平臺電商服務愈發成熟之時,傳統零售商還有繼續費力開發自營電商的必要嗎?
自營電商雷區多
超市開辟自營電商平臺本意是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方便,卻因為技術受限、移動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導致實際體驗并不盡如人意。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沃爾瑪App上線三年以來,送貨上門和到店自提服務仍只提供給深圳市和廣東、福建的幾個城市。另外,沃爾瑪App上的商品品類不少,包括酒水飲料、進口商品、服裝鞋飾、家居電器等,但是消費者一日三餐高頻需求的蔬菜水果等時令生鮮商品卻均沒有。而華冠超市的App華冠生活上線近半年時間,此前蘋果系統用戶則一直無法正常使用,頁面點擊進去都是顯示“404”。
盡管超市的自營電商平臺在使用過程中都有不順之處,但是不少傳統零售商還是為此投入了不少精力。此前家樂福為配合電商業務砍掉入華20年形成的24個城市商品采購中心進行大幅調改架構,伊藤洋華堂、華冠超市等才剛剛開始新上線自營電商平臺。
在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看來,國內傳統零售商錯過電商的培育期,大部分實體零售企業在流量意識、數據分析、會員服務等方面都沒能形成優勢,現在再發展線上業務需要打破固有的業務流程、思維模式等。
大部隊轉向第三方
事實上,盡管還有不少零售商在孜孜不倦嘗試自營電商平臺,但是較早嘗試過自營電商業務的一批傳統零售商大部分都已經放棄此路轉而依托第三方平臺。麥德龍超市雖然于2015年就完成了全國店鋪的網上商城建設,為各地消費者提供O2O服務,但還是于近期在部分門店開始試水接入多點Dmall。
部分接入第三方平臺后的傳統零售商在電商板塊也已有不錯的業績增長。據沃爾瑪方面透露,伴隨與京東和京東到家合作不斷深入,沃爾瑪中國的電商銷售收獲爆發式增長,沃爾瑪中國2017年業績增長的50%都來自于電商貢獻。沃爾瑪在京東到家的訂單額也有高增長,以2017年9月為例,對比2016年10月增長超過30倍,目前雙方合作延伸到20多個城市的160多家門店。
自營性價比待估
一些實體零售商還在持續嘗試開發自營電商平臺,一方面有電商基因相對“滯后”的因素,一方面也為了更好地經營積累客群,挖掘增量市場。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對于傳統商超來講,做電商是尋找服務功能的向上延伸,為消費者提供多一種新的選擇,而不是替代傳統商超盈利的新通路。
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超市發的線上業務主要為接入第三方外賣配送平臺,每年的銷售規模也穩定增長。之所以沒有做自營電商平臺,商家獨立做電商平臺在線上線下全體系打通以及推廣、運營方面太費力,財力、人力上的投入量級很大,對于傳統零售商來說還是要根據自身定位衡量線上需求,用90%的力量去拉攏那小部分線上用戶,可能未必有把更多精力投入在門店商品、服務上更合適。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徐天悅